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删失指标缺失下非线性复合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

    侯瑞平;罗双华;卢俊香;

    目的 在响应变量右删失且删失指标随机缺失的情况下,研究非线性复合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方法 通过构建非线性复合分位数回归模型下参数的校准估计量和插值估计量进行研究。结果 在合适的假定条件下,证明了所得估计量的一致性和渐近正态性。结论 通过仿真数值模拟证实了所提估计方法的有效性,校准估计方法优于插值估计方法。

    2025年03期 v.45;No.15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 学科建设再迎新突破!化学学科继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刘飞;

    <正>9月11日,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ESI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化学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这是继2024年我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我校已有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建设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办学质量、服务能力和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发展路径,遵循“固优、强特、扶需”原则,积极优化学科结构与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省级一流学科、省级一流拟建学科和校级一流学科建设,巩固优势学科基础,夯实特色学科实力,加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建设,着力构建“三纵四横”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学校积极培育交叉学科,拓展新兴学科增长点,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组建与地方战略紧密对接的学科集群,推动学科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2025年03期 v.45;No.1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Baoii Univ. Arts& Sci. (Nat. Sci. Ed. )征稿细则

    <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BaoiiUniv.Arts&Sci.(Nat.Sci.Ed.))是由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季刊,是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陕西省科学技术类特色期刊。先后被美国CA;德国ZB1、俄罗斯Pж、波兰ⅠC等国际检索系统列为收录刊源,同时也被国内多种文摘杂志列为收录对象。本刊已许可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台湾华艺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其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论文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本刊采编系统作者工作中心网址为https://biwx.cbpt.cnki.nct/Editor BN/indcx.aspx? t=1,注册后即可进行相关操作。为了更进一步突出特色,不断进取,推陈出新,扩大影响,特向本刊撰稿人公告投稿相关事宜,欢迎按下列要求赐稿(Emai1:1kxbb@163.com)。

    2025年03期 v.45;No.15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基于区块链的无证书代理重加密医疗数据共享方案

    何利平;杜红珍;刘珂;

    目的 为解决医疗数据共享、患者隐私易被泄露等问题,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对医疗数据的动态共享以及患者对数据的访问控制。方法 将无证书密码体制与代理重加密算法结合,数据拥有者生成访问权限参数列表,通过与区块链中访问权限管理节点交互更新访问权限参数列表实现数据的动态共享。结果 构造了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动态共享模型,通过安全性分析得出,本方案在实现数据动态共享的同时,可抵抗合谋攻击及篡改攻击。结论 与其他同类型方案相比,本方案运算效率更具有优势。

    2025年03期 v.45;No.151 10-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基于Extra Trees模型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植物毒性预测及SHAP值分析

    茹雨璇;曹雨希西;胡肖肖;邵云海;马琳;

    目的 构建一种高效可行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植物的毒性预测,为绿色、低毒性离子液体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新思路。方法 收集200余个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植物的毒性实验数据集,基于SMILES字符串提取分子描述符,构建了一个Extra Trees预测模型。模型的性能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进行评估,并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值分析预测结果,以量化特征值对毒性预测的贡献程度。结果 Extra Trees模型在测试集上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R~2=0.944,RMSE=0.351)。SHAP分析揭示了分子中非极性基团、支链/环状结构、分子量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分子结构对植物毒性的影响。结论 构建的Extra Trees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咪唑离子液体的植物毒性,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可为环境风险评估及绿色离子液体的设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5;No.151 17-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钴离子掺杂钛酸锶钡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

    席敏;宋硕;杨选腾;庞彤瑶;李金红;刘舒华;马蓉;

    目的 通过Co~(2+)掺杂提高Ba_(0.6)Sr_(0.4)TiO_3(BST)基陶瓷的介电和铁电性能。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2+)掺杂钛酸锶钡介电陶瓷材料。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o~(2+)掺杂有利于抑制BST粉体晶粒异常长大,使晶粒尺寸均匀。Co~(2+)掺杂能够有效改善陶瓷的介电性能,陶瓷的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Co~(2+)掺杂量为0.05 mol%时,介电损耗最小为0.632 5,并且在温度为350℃附近介电常数为1 517,表现出良好的介电性能。Co~(2+)掺杂可以使陶瓷的P-E环路变细剩余极化降低,铁电性明显。结论 过渡元素Co~(2+)掺杂可以有效改善BST基陶瓷的介电和铁电性能。

    2025年03期 v.45;No.151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 李艳颖教授团队1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

    <正>经Web of Science的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艳颖教授团队以我校为唯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A new filter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classification task by ensembling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utual information”在连续6次入选Engineering学术领域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后,最终入选热点论文(Hot Papers),被引用频次进入全球前0.1%。

    2025年03期 v.45;No.151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聚苯胺修饰Bi2WO6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王玺;黄文聪;张丽娜;张栋;

    目的 研究利用聚苯胺(PANI)修饰改性Bi_2WO_6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为可见光催化剂的性能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以不同质量的PANI为修饰剂,Na_2WO_4·2H_2O和Bi(NO_3)_3·5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和超声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量的PANI/Bi_2WO_6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掺杂量及制备方法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水热合成法和超声合成法制备出的PANI/Bi_2WO_6光催化剂均显示为正交相Bi_2WO_6结构。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呈片状物累积的类球状,随着不同量聚苯胺的加入,表面的形貌有所改变,由类球状逐渐转变为类鸟巢状结构。超声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呈片状结构簇拥状。水热合成法制备出的PANI/Bi_2WO_6光催化剂既对染料有光降解能力,同时吸附性能也得到增强,随着PANI的添加量增多,催化剂对染料的吸附和降解程度逐渐提高,并且其催化剂性能明显要优于超声合成法制备出来的催化剂。结论 PANI掺杂量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Bi_2WO_6的形貌和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PANI/Bi_2WO_6光催化剂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得到了提高。

    2025年03期 v.45;No.15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 α-羟基硬脂酸-环脒质子型离子液体作为PEG200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白梓静;郑宇彤;王雨萌;俞睿;坚增运;

    目的 以α-羟基硬脂酸和环脒为起始原料,通过简单的质子转移反应制备3种质子型离子液体,并研究其作为PEG200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方法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确认所合成离子液体的化学结构,溶解性测试表明该类离子液体在PEG200中具有优异的溶解稳定性。结果 进一步通过摩擦学测试,发现α-羟基硬脂酸-环脒质子型离子液体-PEG200润滑体系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其中添加1.5%α-羟基硬脂酸-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衍生的离子液体润滑添加剂,可以使纯PEG的摩擦系数降低约25%,相应磨损体积降低约55%。结论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摩擦表面形貌,以及能量色散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元素组成的分析,推测摩擦副表面的物理吸附形成的含碳有机物和摩擦化学反应生产的铁氧化物,共同构筑了有效的摩擦膜,从而有效提升了PEG200的摩擦学性能。

    2025年03期 v.45;No.15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 镧系-布洛芬配合物的合成、热稳定性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张一鸣;任家辉;李婷婷;朱蕊;贾梦真;赵小奇;

    目的 以布洛芬(IPF)为配体,制备镧系发光配合物Ln(IPF)_3(Ln=Tb, Eu, Eu_(0.5)Tb_(0.5)),并探究其光致发光性能。方法 利用FT-IR、TG-DSC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目标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配合物在400℃以下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IPF到Tb~(3+)(Eu~(3+))以及Tb~(3+)到Eu~(3+)有效的能量传递,Ln(IPF)_3(Ln=Tb, Eu, Eu_(0.5)Tb_(0.5))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可以辐射出明亮的红色和绿色荧光。

    2025年03期 v.45;No.15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 王志达同学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正>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宝鸡市材料物理与功能器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发表题为“Regulating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o single atom through Ni/Co sulphides synergistic heterointerfaces towards efficient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s”的研究论文。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2022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志达为第一作者,通信作者为刘培涛博士和冯爱玲教授,我校为唯一完成单位和通信单位。该期刊为中科院大类二区期刊,影响因子为10.8。

    2025年03期 v.45;No.151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基于TCAD技术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性能仿真研究

    刘东奇;杨海峰;

    目的 通过半导体器件数值仿真模拟工具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 (TCAD)建立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物理模型并优化其光电特性。方法 基于Silvaco的Atlas TCAD技术,结合漂移扩散方程、载流子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仿真计算不同组分窄带隙材料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并进一步优化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最后,提取器件的光电场分布,分析验证仿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 研究表明,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窄带隙钙钛矿电池的最佳吸收层材料为MASn_(0.85)Pb_(0.15)I_3,当单结厚度为550 nm时,其单结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22.89%。进一步研究发现,以CsPbI_3作为顶电池、MASn_(0.85)Pb_(0.15)I_3作为底电池构建的2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优化器件结构后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32.58%。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MASn_(0.85)Pb_(0.15)I_3是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底电池的理想材料选择,通过TCAD技术提取器件的光电性能参数以及器件中二维光电场分布情况,并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为高效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5年03期 v.45;No.151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 基于田口-灰色关联法对H13激光熔丝沉积单道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陈海宁;刘晶;高晓龙;赵想;王鑫庆;

    目的 优化H13钢激光熔丝沉积工艺(WLMD)参数,提高激光沉积层质量。方法 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利用田口-灰色关联分析处理,以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将最大沉积层宽度、最小沉积层高度和稀释率(25%)3个指标转化为灰色关联等级,对目标进行优化,极大地减少了试验次数,解决了WLMD过程中单独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多响应多参数工艺优化的难题。结果 WLMD单道成形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为4 200 W,激光扫描速度为12 mm/s,送丝速度58.33 mm/s,优化后的沉积层宽度略有降低,但高度减小10.4%,整体宽高比增加3.8%,沉积层稀释率降低12.1%,优化后的稀释率更接近预设目标值25%,符合预期设定目标。结论 田口-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作为解决激光熔丝沉积制造过程中多参数、多响应目标工艺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2025年03期 v.45;No.15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基于网络模体的层次序列聚类算法

    李怿冰;张小丹;胡婉靖;卫泽刚;冯珈瑞;

    目的 针对目前聚类算法的阈值选取与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s)过估计问题,开发一种基于网络模体(motif)的层次序列聚类算法:MHclust。方法 MHclust首先构建序列网络,将序列作为网络节点,序列不相似值(距离)作为网络边权重,启发式快速搜索序列网络所有motifs,然后扩张每个motifs,产生初始序列团,最后通过比较初始序列团内和团间的距离差值,合并相应的初始团,生成最终的聚类结果。结果 4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MHclust算法的OTUs数量和归一化互信息(NMI)值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MHclust参考了复杂网络motif概念,通过快速搜寻密集种子团,提高了聚类精度,降低了OTUs过估计。

    2025年03期 v.45;No.151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胡登卫教授团队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正>经Web of Science的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近期,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胡登卫教授团队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Horizontally-oriented barium titanate@polydomine/polyimide nanocomposite films for high-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入选Chemistry Science学术领域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0.1%。该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发表,该期刊属于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化学类1区Top期刊。我校为该研究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沛梅(现为西北工业大学2024级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25年03期 v.45;No.151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融合CNN与ViT优化复杂场景下路面裂缝图像检测精度的研究

    李宏霞;闫迪;陈宣竹;吴思甜;张梦瑶;

    目的 设计一种提升复杂场景路面裂缝图像中细小、细长及复杂拓扑结构裂缝检测准确率和完整性的模型。方法 通过改进SwinTransformer块,使其能更好整合局部与全局信息,设计ICA模块以动态聚焦裂缝特征通道,SFF模块实现多层次特征互补,BD模块精准定位裂缝边界,进而构建融合CNN局部特征提取与ViT全局信息处理能力的Crack-RISB混合深度学习路面裂缝检测模型。结果 对5种公开数据集构成混合数据集的检测结果表明,Crack-RISB较5种先进方法中排名第一的模型Dice系数提升1.04%,IoU提升3.02%,MPA提升1.24%,可视化结果显示其对大面积复杂拓扑结构裂缝分割及细小、细长裂缝精细化识别方面优势突出。结论 Crack-RISB模型为提升复杂环境路面裂缝检测精度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151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 田冰玉同学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正>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22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田冰玉同学等人完成了“Reinforcement of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assisted by in-situ carbon layer from the release,capture and tribo-chemistry of ionic liquid hydrotalcite composite lubricating materials”,并在国际著名期刊Carbon(JCR1区TOP,IF=11.6)上发表。该论文通信作者为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凡明锦教授和董瑞博士,我校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和唯一通信单位。该生在校期间发表3篇SCI一区TOP论文,累计影响因子25.4,目前已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025年03期 v.45;No.151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深度学习混合网络结构的视线追踪模型

    王利;王俪儒;

    目的 解决视线估计精度与头部自由度不平衡的问题。方法 基于搭建的多目多光源系统采集的图像,设计了一种混合网络结构的视线追踪模型。该模型由包含压缩和激励模块的特征金字塔网络与视觉转换器构成。结果 设计的视线追踪模型不仅去除了头部运动限制,而且取得了欧氏距离为0.66 cm的视线估计误差。结论 混合网络结构的视线追踪模型的性能优于对比的其他模型。

    2025年03期 v.45;No.15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宝鸡市典型沙尘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及传输路径分析

    刘丽霞;

    目的 通过宝鸡市典型沙尘重污染过程,探讨沙尘期间的污染特征及其传输路径,为开展沙尘源谱分析、沙尘天气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在线仪器采集了2023年宝鸡市典型沙尘重污染过程的PM_(10)、PM_(2.5)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数据,利用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法探讨其来源特征及可能传输路径。结果 沙尘期,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2 121μg/m~3和5~408μg/m~3,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在4月20日01:00达最大值,是非沙尘期4月15日同时段的41.6倍和18.5倍,PM_(2.5)和PM_(10)在沙尘期(R~2=0.96)比非沙尘期(R~2=0.87)呈现较强的相关性。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宝鸡市沙尘期PM_(2.5)中的SO_4~(2-)可能部分是从源区土壤表面传输而来。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期有5条轨迹,4条来自远距离传输,占比87.5%,1条来自省内近距离传输,占比12.5%。沙尘期主要受风场辐合、沙尘回流、冷空气大风导致宝鸡市受沙尘影响较为严重,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结论 特殊地形构成的狭管效应,以及易受远距离沙尘影响,给宝鸡的大气污染治理带来压力。建议加强沙尘源谱解析及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区域应急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

    2025年03期 v.45;No.151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甘润同学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正>经Web of Science 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近期,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宝鸡市材料物理与功能器件重点实验室甘润同学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Anchoring group regulation of bridging molecules enables brightly luminescent and ultra-stable Cs_2ZrCl_6@SiO_2 scintillator for highresolution X-ray imaging”入选Materials Science学术领域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和热点论文(Hot Papers),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0.1%。

    2025年03期 v.45;No.15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我校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党建华;

    <正>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60万元。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即将启动,学校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促进我校高水平科研项目获批数量的增长。董瑞,博士,硕导,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研究领域:新型水基润滑材料的创新设计及其摩擦化学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面向合金加工的离子液体水基润滑界面自组装摩擦膜的动态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03期 v.45;No.15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下载本期数据